飞行札记(一)
飞行札记
第一章 寂静之声
飞船维护周期第3天。
如果网络里的幽灵真的存在,那会有意思得多吧——才进行软体升级几天的设备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bug。飞船正处于维护和燃料更新周期中,乘客和大部分成员都已经转移走了,只留下一些工人和专业人员。虽说是维护周期,但为了保证时间效益飞船仍处于高速航行的状态,只是没有任何推进动力,在宇宙空间中滑行。为了等待核心达到开机所需要的条件,这艘叫做庇护所号的奥卡托级深空运输舰还将在这种无动力状态下滑行6个月。
维护周期中飞船的特点就是:安静。一切都太静了。几乎所有大型系统和设备都处于停运状态,除了通过舱室时闸门开合的咔嚓声,你甚至能听见墙壁里电流在嘤嘤作响。在以年为单位的航程里,船员们最害怕的一是看不见任何星光的太空,二就是完全的寂静。这两者任何一个都会让人发疯。这里讲一个小小的科普,通常在正常巡航状态下,也就是飞船动力反应堆开机时,堆本体以及各个系统的运转会将整个飞船的背景噪声提升至40分贝左右,这是一个令人舒适的声音范围。曾经在地球上有一个叫做“微软”的公司做出了一个号称是“地球上最安静”的房间,创造了-20分贝的最低噪音水平记录,据说人类难以在其中待上一个小时。而在太空,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轻而易举地打破这个最低声音记录。飞船上的这种寂静不是你开着音响播放一点音乐就能掩盖的,它渗透在每一个角落,甚至渗透在你的脑海里,任何你身体里的声音都会被放大,你开始注意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心跳…。有时你不得不去击打什么东西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减少这种窒息感让自己保持清醒。你能想象“对声音的饥饿感”是什么感觉吗?就像饿了必须要吃东西一样,你的耳朵需要声音。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早有规定——飞船维护周期间禁止独行,人与人(或人工智能)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音频交流。
实际上这种“寂静”在人类早期的太空探索中完全不存在,甚至恰恰相反。在曾经的地球轨道实验室「国际太空站」里,各个舱室的分贝数达到了70至80分贝,一些长期在轨的宇航员因此患上了听力衰退和失聪。由于在太空中各种振动无法向外界传递,只能在飞船里来回传播,飞船的材料又无法很快地吸收这些机械波所以导致噪声严重。这种现象在「新大航海时代」的初期就被解决了——几位杰出的科学家采用新型材料和特殊的工程结构,将用以驱动超大型飞船的动力系统噪声完美地吸收和再利用了,这可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发明,直接推动了新大航海时代的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远航船都采用了这种方案。它的“副作用”就是,声音的吸收效果太好了,这一点在飞船维护周期期间尽显无疑。
拿着杯子到飞船的最下层,位于动力反应堆隔壁的藏酒室。最近确实有些奇怪,这里的酒龙头有一半放出来的是防冻液。按照往常来说这种机械故障在几天之内就会被修复,但是这个错乱已经持续了好一阵子,大概是又有“酒耗子”在飞船的哪个隐秘隔间里安家了?还有人说晚上11点之后从船尾右侧的备用能源存储站甬道里通过时会听见稀稀落落的钢琴声,谁会在零下20摄氏度的地方弹琴呢?总而言之,维护周期中的飞船经常会发生这些奇奇怪怪的事件,这也是船员和乘客们之间经久不衰的话题,略有“都市传说”的味道。